秦氏“头八针”为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案例分析

董珺1蒋旭2崔花顺3辛世恩4

(1:上海中医院针灸科届研究生;2:上海中医院研究生;3:上海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4:上海中医院研究生;通讯作者及 卢家春2王倩1 庞日朝1赵娟妮1田恬1 孙年怡1*张安仁1, 

(1医院康复医学科,成都;2医院)

基金项目:军队中医药科研专项重点课题(No:10ZYZ);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科研面上项目(No:CWS11J)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常见创伤之一,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死亡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如何提高SCI治疗的临床疗效,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针灸治疗SCI取穴多采用督脉穴位、夹脊穴等传统经穴。而“运动点”是指肌肉中神经末梢集中的地方,也是兴奋性最高的部位,有文献表明电针“运动点”治疗,可使患侧肌肉有节律地收缩、运动、恢复正常活动,防止废用性萎缩[1]。此外,脊髓损伤后脊髓本身、周围神经均有可塑性变化[2],如果沿着脊髓、脊神经、关键肌运动点这一神经反射通路同时进行电针刺激,是否可取得比常规穴位针刺更好的治疗效果呢?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将经穴理论与神经解剖学、现代康复理论结合,总结出一套“截瘫三联针法”。而这种新的针刺方法能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常用的体针方法相比到底有没有疗效优势,特设计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设计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例,确定入组后获取随机号码,完成总观察例数后结束试验。

1.2诊断标准(1)脊髓损伤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中“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诊断依据[3]制定;(2)脊髓损伤的功能残损分级标准参照国际脊髓学会《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6版,)[4]制定;(3)脊髓损伤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1-94)中痿证的诊断依据制定。

1.3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第2胸髓及以下平面脊髓损伤伴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3)意识清醒,无严重心、肝、肾疾患者;(4)年龄≤70岁;(5)患者本人签署或由其亲属代签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不符合脊髓损伤诊断标准;(2)第2胸髓段以上平面脊髓损伤;(3)存在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脊髓血管畸形致脊髓出血、椎管内肿瘤所致脊髓损伤;(4)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者;(5)携带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医疗器械的患者;(6)妊娠妇女;(7)年龄>70岁。

1.4一般资料

共纳入年5月至年12月医院骨科及康复科的住院及门诊病人,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48例。将全部入选患者遵循随机分层原则,把残存功能和预后相近的脊髓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的病例按随机化原则分组。根据SPSS13.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填写随机分配卡,随机分配卡包括序号、组别、随机数字。将随机分配卡装入不透光的密封信封,并在信封上编号。纳入病例时,按就诊顺序打开序号相同的信封,按随机分配卡的方案入组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病例数比例为1∶1,对照组24例采用目前常用体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24例采用“截瘫三联针法”结合康复训练。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类型、脊髓损伤平面、损伤程度、病程、有无复合伤、损伤距离救治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治疗方法

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病例观察治疗前,停用其它治疗措施一周,再按计划治疗和观察。

(1)基础治疗:脊髓损伤常规康复训练

①急性期: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变换、肢体被动运动、早期坐起训练和站立训练等。

对脊髓损伤后脊柱稳定性良好者应于伤后或术后1周开始坐位训练,30分钟/次,2次/日。起始剂量:床头摇起30°,如无不良反应,则每天将床头升高15°,两周内达到90°,进入下一阶段训练。患者经过坐起训练后无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即进行站立训练(伤后或术后4周)。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佩带胸腰椎矫形器训练站立活动。患者置于起立床上,从倾斜20°开始,15分钟/次,2次/日。当患者无不良反应时,按每次10°延长5分钟的剂量逐渐提高角度和延长时间,两周内达到直立位。

②恢复期:包括肌力增强训练、功能性动作训练、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等。

其中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体位变换、坐起和躺下、坐起支撑、坐位支撑转移、坐位平衡、肌肉牵伸训练,是床上翻身、各种转移和穿脱衣服等日常生活动作的基础。1次/日,20分钟/次。转移训练包括床-轮椅转移、轮椅-坐便器间的转移。1次/日,20分钟/次。站立和步行训练包括平行杆内站立、步行训练及佩戴胸腰椎支具站立、步行训练。2次/日,30分钟/次。

(2)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截瘫三联针法”治疗。

①器具:针灸针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电针仪采用常州产长城脉冲电疗仪KWD-Ⅰ,外周神经电刺激仪:型号SY-A,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

②选穴:包括督脉穴、背俞穴和关键肌运动点取穴。

组方:

督脉穴(取脊髓损伤平面上两节段及下两节段督脉穴,共4穴);

背俞穴(取脊髓损伤平面上两节段及下两节段背俞穴,共8穴);

关键肌运动点取穴(脊髓损伤运动平面及以下关键肌运动点)。

急性期瘀阻脉络证型配血海,

恢复期筋脉失养型配太溪。

对手术后的患者,避开手术瘢痕。督脉穴和背俞穴的取穴标准参照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腧穴名称和定位》。

关键肌运动点:使用外周神经电刺激仪,对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趾长伸肌、腓肠肌进行运动点定位。先选择体表模式探测运动点,再换上神经丛刺激针准确定位,标记明确并记录深度值,根据所记录深度进行针刺。

③操作方法:消毒、进针与行针、出针等针刺操作参照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的操作方法,督脉穴针刺深度和角度需达到硬膜外附近,背俞穴针刺深度和角度需达到脊神经根附近。针刺到位后,督脉穴与背俞穴的上下两针的针柄分别连接电针仪的两个电极,正极接损伤平面以上,负极接损伤平面以下,不可交叉连接。只有一个运动点的肌肉,顺肌肉走行在运动点正下方2cm处另选一阿是穴刺入,关键肌运动点与阿是穴两针的针柄分别连接电针仪的两个电极,正极接阿是穴,负极接运动点;有两个运动点的肌肉分别将两个运动点连接一组电极,外侧运动点接负极,内侧运动点接正极;有四个运动点的肌肉按照运动点的位置,同在外侧和同在内侧的肌肉分别连接一组电极,近躯体端运动点接负极,远端运动点接正极。选择疏密波,频率5HZ,电流强度在0.1-1.0MA范围,强度宜从小到大缓缓增加,以病人能耐受而无痛苦感为度,定时为20分钟。

(3)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目前常用体针疗法。(1)针具:针灸针和电针仪同治疗组。(2)选穴:督脉穴和背俞穴选取同治疗组,双下肢取目前常用的、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体针穴位环跳、足三里、悬钟、三阴交。肝肾亏损证型配太溪,瘀阻脉络证型配血海。(3)操作方法:针刺操作基本同治疗组,不同在于督脉穴针刺深度和角度不需达到硬膜外附近,背俞穴针刺深度和角度不需达到脊神经根附近。

(4)疗程:治疗组及对照组每日治疗一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两天,共治疗3个疗程,全部疗程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

2.2疗效观察指标:(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2)综合功能评价: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白斑医院排名
白癜风饮食禁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xow.com/kjscyy/144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