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奠基石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zhongxiyizixun/m/20379.html

《中医临床学》妇科之产后癃闭篇

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称为“产后癃闭”,亦称“产后小便不通”。本病多发生于产后3日内,亦可发生于产褥期中,以初产妇、滞产及手术产后多见,为产后常见病。本病始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产后小便不通候》,指出小便不通是由因产动气,胞转屈辟及津液竭燥,胞内热结所致,且两者有小腹胀急或不甚胀急之别。

西医学产后尿潴留,可参照本病论治。

病因病机

产后小便不通的主要病机是膀胱气化失司所致。《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尿液的正常排出,有赖于膀胱的气化,而膀胱的气化功能,又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因肺主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主运化,转输水液;肾主水,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若肺脾气虚,肾阳不足,或瘀血阻滞,可导致膀胱气化失常,发为小便不通。故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肾虚和血瘀。

(一)气虚

素体虚弱,肺气不足,复因产时用力过度,耗气伤血,肺脾之气益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致小便不利。

(二)肾虚

元气素虚,产时复伤气血,或因创伤,以致肾气不固,膀胱气化失职,导致排尿异常。

(三)血瘀

产程过长,滞产逼脬,膀胱受压过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

(二)病史

多有产程过长、手术助产、会阴侧切、产时产后失血过多等病史。

(三)理化检查

1、查体:产后小便不通者,下腹部膨隆,膀胱充盈,可有触痛。

2、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多无异常,若属膀胱损伤者,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

(四)鉴别诊断

产后小便淋痛:淋者应有排尿频急、淋沥涩痛之特点,尚可伴见恶寒、发热,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本病则表现为小便闭塞不通或点滴而下,无尿痛,尿常规检查无异常,若属膀胱损伤者,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

辨证论治

产后小便不通的辨证重在全身症状及舌、脉以别虚实。小便点滴而下者,注意小便的色、质。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如小便质清色白,伴见精神疲惫,语音低弱,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者,多属气虚;小便质清色白,伴见面色晦暗,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者,多属肾阳虚;若小便黄热,量少,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肾阴亏损;若尿色略混浊或挟血丝,有产伤史,舌紫黯,脉涩者,为血瘀。

治疗产后小便不通,应以“通利小便”为主。虚者宜补气温阳,化气行水以助膀胱气化复常,或滋肾养阴,通利小便;实者应活血化瘀、理气行水以利膀胱气化。因病在产后,不可滥用通利小便之品。临证还应注意产后耗气伤津之特点,酌情选用补气与养阴之品,以防邪去正伤。

(一)气虚

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少腹胀满憋急,或小便质清色白,点滴而下,少气懒言,肢体倦怠,四肢无力,语音低微,面色少华,舌质淡,苔少,脉缓弱。

治法:补气升清,化气行水。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党参30g,黄芪30g,当归10g,陈皮6g,升麻10g,柴胡10g,白术10g,桔梗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通草10g,炙甘草6g。

(二)肾虚

①肾阳虚

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憋痛,或小便色白而清,点滴而下,面色晦黯,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润,脉沉细而迟。

治法: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方药:桂附地黄丸加味。

熟地15g,山药30g,山茱萸15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肉桂6g(后入),制附子6g(先煎),杜仲15g,续断15g,菟丝子15g,白芍15g,牛膝10g,甘草6g。

②肾阴虚

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憋痛,小便黄热,量少,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益阴,化气行水。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熟地15g,山药30g,山茱萸15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白芍15g,牛膝10g,甘草6g。

(三)血瘀

证候:产程不顺,产时损伤膀胱,产后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小腹胀急疼痛,尿色略混浊或带血丝,舌紫黯,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当归15g,赤芍12g,熟地12g,丹参15g,益母草30g,炒蒲黄10g(布包),炒五灵脂10g,滑石30g(先煎),瞿麦10g,通草10g,田七6g,甘草6g。

临证权变

产后小便不通,因情志不畅气滞所致,证见精神抑郁,甚或两胁胀痛,烦闷不安等,治宜理气行滞,佐以利尿。方用逍遥散加香附、枳壳以行气滞,车前子以通利小便,或用通气散(《医林改错》)。药用柴胡、香附、川芎。若气滞而夹有瘀者,证见小腹胀满刺痛,乍寒乍热,尿闭而烦闷不安,则于通气散中加蒲黄、桃仁以活血化瘀,瘀去则小便自通。

本病经及时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若延治,膀胱过度膨胀可致破裂,或肌肉失去张力而难以恢复,膀胱积尿过久,易感染邪毒致产后尿淋,严重影响产妇生活及产褥期恢复。

(一)调护

(1)卧床休息,避免劳作,注意心情舒畅。

(2)产后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4小时即让产妇排尿。

(3)排尿困难者,应消除产妇紧张怕痛心理,多饮水,鼓励产妇坐起排尿。

(4)注意外阴与洗具清洁,勤换衣裤、床单,防止邪毒感染。

(5)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6)若小腹胀满小便不通者,可以拇指按压中极穴。

(7)可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诱导排尿,或下腹部按摩或放置热水袋,刺激膀胱肌肉收缩。

(二)应用例案

例一、患者陶××,女性,25岁,农民,住院号。产妇于2月24日在我院用中位产钳拉下胎儿,当时产妇疲惫不堪,嗣后小便癃闭,经用各种引尿法无效,乃于2月29日晨请予会诊。患者小便点滴不通,脐腹胀急作痛,面色?白,呼吸短浅,心悸,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饮食少思,舌淡白、脉软弱。证系产后用力过甚,以致气虚下陷,不能升清降浊。急拟补中益气汤加味,方用黄芪12g,党参、生白术、当归、车前子各10g,炙甘草、陈皮、升麻、木通各3g,柴胡、桔梗各4.5g,荠菜花30g。二剂后复诊,小便欲解而苦不畅,且有灼热感,原方将黄加倍,党参增至15g,另吞服滋肾通关丸10g。此方续服两剂,尿出正常,于3月5日痊愈出院。(《浙江中医杂志》.4)

按:本例采用补中益气汤固中气以升清降浊,佐以桔梗升提肺气于上。木通、车前子、荠菜花泻浊利尿于下,上通则下达、气升则下水降。二剂后小便虽解,而热涩欠畅,再加东垣滋肾通关丸,以坚阴化气。这又运用了“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的经旨,用药丝丝入扣,故能效如桴鼓。

例二、患者房××,女,成人,已婚。病历号为(医院)初诊日期:年6月20日。

患者孕2产1,产后十来天,排尿非常困难,但无尿痛及残尿感,舌淡苔黄,脉象细数、尺弱。

辨证:肾阴不足,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补益肾阴,通利膀胱。

处方:熟地12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小茴香3g,牛膝6g,车前子12g(包),丹皮6g,木香6g,木通3g,2剂。另:肉桂末1.2g,琥珀末1.8g,二药相和分二次服。

二诊(6月24日):药后小便已能自解,尚觉通畅,舌苔白腻,脉左细弦、右细弱,治以补气养阴。

处方:黄芪15g,党参10g,山药6g,白术6g,茯苓10g,熟地12g,桑寄生12g,杜仲12g,橘皮6g,5剂。(《钱伯煊妇科医案》)

按:此例癃闭系产后肾阴虚,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故排尿困难,脉细数、尺弱。治宜补益肾阴,通利膀胱。初用济生肾气丸加减,以熟地、山药滋肾益阴,而去山萸肉之酸收;茯苓淡渗利健脾;泽泻、丹皮泻火;牛膝、车前子、木通清热泻火利水;并配合验方以加强膀胱气化,标本兼治终以补气养阴法善后而愈。黄芪、党参、山药、白术益气健脾;茯苓淡渗以助山药健脾;熟地、桑寄生、杜仲补肾填精益阴;橘皮理气健脾。先驱邪,后扶正,层次分明。

(三)简便验方

1.针刺:取穴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水道、秩边,或阿是穴(敏感点),亦可电针或艾灸。

2.艾灸:用盐填脐中,葱白十余根去粗皮,作一束,约切一指厚,置盐脐上,用艾灸至患者自觉有热气入腹内,小便可通。(以上均见罗元恺主编《中医妇科学》)

3.产后尿闭,小腹胀痛。瞿麦12g,萹蓄12g,车前子12g,黄芩10g,黄柏6g,鸭趾草12g,水煎服。(《刘奉五妇科经验》)

4.粗盐1斤炒热,布包熨下腹部。

5.陈瓜蒌60g煎汤坐浴20分钟。

6.荆芥15g,紫苏15g,艾叶15g,香葱五根煎汤熏洗。(以上均见《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文献摘录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诸病源候论·妇人产后病诸疾下》:“因产动气,气冲于胞,胞转屈辟,不得小便故也。亦有小肠本夹于热,因产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胞内热结,则小便不通也。然胞转则小腹胀满,气急绞痛,若虚热津液竭燥者,则不甚胀急,但不通。津液生,气和,则小便也。”“产则津液空竭,血气皆虚,有热客于胞者,热停积,故小便否涩,而难出。”

《万氏女科》:“又有恶露不来,败血停滞,闭塞水渎,小便不通……加味五苓散主之。”

《医宗金鉴》:“产后热邪夹瘀血流渗胞中,多令小便淋闭,宜四物汤加蒲黄、瞿麦、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通、木香治之。”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中州清阳之气下陷,反致膀胱窒塞不通,即所谓州都之气化不行者。”

《产鉴》:“产后小便不通及淋沥涩痛者,由气虚挟热,不可专用分利渗导之药,重损真气。膀胱虚热用六味丸,若阴虚而阳无以化,用滋阴肾气丸。盖土生金,金生水,当滋化源也。”

按语:我师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全国五百老,主任中医师)等著名专家。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主治肿瘤病及各种疑难疾病。内,外,妇,儿,眼,鼻,喉科。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方,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者不计其数。

主编:郑伟达

副主编:刘雨昕

校正:郑东英

编辑出版:郑东京

扫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xow.com/kjsczz/15060.html

------分隔线----------------------------